距离大会开始还有 立即报名
生态学理论、方法与实践创新

01.农业生态与智慧发展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章家恩     联系人:王 冲 (wangchong@cau.edu.cn)

02.化学生态学与绿色高质量发展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娄永根     联系人:周国鑫(gxzhou@zafu.edu.cn)

03.生态模型与系统模拟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模型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岳天祥、范泽孟     联系人:范泽孟(fanzm@lreis.ac.cn)

04.生态工程学理论与技术应用进展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刘金铜 、黄锦楼     联系人:刘金铜(jtliu@sjziam.ac.cn)

05.流域系统修复中的景观生态过程、风险与韧性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谢苗苗、刘 淼、彭 建     联系人:谢苗苗(xiemiaomiao@cugb.edu.cn)

06.湿地功能与生态文明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
召集人:姜 明     联系人:神祥金(shenxiangjin@iga.ac.cn)

07.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方运霆、王 焓     联系人:周文君(zhouwj@xtbg.ac.cn)

08.种子生态学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种子生态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
召集人:陈思翀、杨学军     联系人:宗 璐(zonglu930@126.com)

09.生态系统碳-氮-水通量的联网观测与集成研究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召集人:于贵瑞、牛书丽     联系人:陈 智(chenz@igsnrr.ac.cn)

10.污染物转化过程与生态效应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 、华中农业大学
召集人:刘玉荣、郝秀丽、胡献刚、刘文治     联系人:郝秀丽(xlhao@mail.hzau.edu.cn)

11.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修复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、东北林业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召集人:何念鹏、叶 清、雒文涛、张佳慧     联系人:张佳慧(zhangjiahui@nefu.edu.cn)

12.生态系统遥感与人工智能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委会
召集人:吴炳方、沈焕锋     联系人:曾源、赵旦(zengyuan@aircas.ac.cn)

13.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

组织单位: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召集人:徐卫华、吴承照     联系人:张 路(luzhang@rcees.ac.cn)

14.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与计量监测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、林草碳汇研究院
召集人:庞 勇、朱建华     联系人:赵 旦(zhaodan@aircas.ac.cn)
生态系统功能、服务与人类福祉

15.生态系统多功能性

组织单位: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
召集人:张克荣、张全发     联系人:张克荣(kerongzhang@wbgcas.cn)

16.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保护修复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、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、青岛市两山生态工程技术研究院
召集人:郑 华、陈 尚、侯 鹰     联系人:侯 鹰(yinghou@rcees.ac.cn)

17.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吴庆龙、韩博平、高 健     联系人:张修峰(wetlandxfz@163.com)

18.退化高寒草地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

组织单位:兰州大学
召集人:贺金生、尚占环、宜树华     联系人:宜树华(ysh@lzu.edu.cn)

19.热带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

组织单位:海南省生态学会、中科院版纳植物园、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、西藏农牧学院
召集人:杨小波、龙文兴、宋 亮     联系人:程毅康(ykcheng@hainanu.edu.cn)

20.景感生态学与生态产品消费

组织单位: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、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、广东财经大学
召集人:董仁才     联系人:李春明(cmli@iue.ac.cn)

21.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目标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生态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、厦门大学
召集人:贺桂珍、张红     联系人:贺桂珍(gzhe@rcees.ac.cn)

22.城乡自然与人类健康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周传斌     联系人:丁 宁(ningding@rcees.ac.cn)

23.流域生态学支撑长江大保护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
召集人:蔡庆华、唐 涛、徐耀阳     联系人:唐 涛、徐耀阳(tangtao@ihb.ac.cn,yyxu@iue.ac.cn)

24.森林土壤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

组织单位:国际竹藤中心、北京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
召集人:栾军伟、朱 彪、王鹏程     联系人:王 一(wangyi@icbr.ac.cn)

25.城市生态风险防控与韧性提升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管理专委会
召集人:陈 彬     联系人:韩宝龙(blhan@rcees.ac.cn)

26.个体生态学的复兴:从经典走向新境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杜卫国     联系人:范朋飞(fanpf@mail.sysu.edu.cn)
全球变化的生态响应与恢复

27.全球变化下森林生态系统:响应、适应与恢复

组织单位: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
召集人:鲁显楷、刘占锋、刘菊秀、王法明     联系人:鲁显楷(luxiankai@scbg.ac.cn)

28.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、西藏高原生态学会
召集人:梁尔源、方江平、孙 建     联系人:王金牛、芦晓明、李江荣、罗栋梁、 魏彦强(wangjn@cib.ac.cn)

29.城市及区域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李锋     联系人:王震(wangzhen@bjfu.edu.cn)

30.高水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陈 彬、黄邦钦、李超伦、刘文华     联系人:谭烨辉(tanyh@scsio.ac.cn)

31.种群生态学与生态保护修复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、西南大学
召集人:曾 波     联系人:苏晓磊(sxlsxl@swu.edu.cn)

32.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实践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吕一河     联系人:卫 伟(weiwei@rcees.ac.cn)

33.生态系统修复与多功能提升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恢复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刘世荣、史作民     联系人:王 晖(wanghui@caf.ac.cn)

34.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物入侵生态专委会、沈阳农业大学
召集人:冯玉龙     联系人:曲 波(Syau_qb@163.com)

35.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、北京林业大学
召集人:庾 强、董世魁     联系人:柯玉广(kygcaas@163.com)

36.生态地球关键带研究

组织单位:中国科学院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召集人:郝彦宾、张雷明、温学发     联系人:安兆渤(anzhaobo@ucas.ac.cn)
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

37.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周广胜     联系人:周 莉(zhouli@cma.gov.cn)

38.火生态与碳循环的格局过程监测评估与管理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火生态专业委员会(筹)、北京大学
召集人:沈泽昊、杨 健、郭福涛、吴志伟     联系人:王旭辉

39.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提升路径

组织单位: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,北京林业大学,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
召集人:郑海峰、郑 曦、孙 新     联系人:任志彬(renzhibin@iga.ac.cn )

40.未来城市生态学:范式转型与技术创新

组织单位: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召集人:孔繁花、李俊祥、周伟奇     联系人:孔繁花(Fanhuakong@163.com)

41.森林生态与保育——基于气候智慧林业的森林保育

组织单位: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召集人:朱教君、杨 凯、高 添     联系人:杨 凯、高 添(tiangao@iae.ac.cn)

42.人工智能与产业生态学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产业生态专委会
召集人:陈伟强     联系人:王鹤鸣、李 霄(xiaoli6@xjtu.edu.cn)

43.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智慧管理

组织单位: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召集人:陈利顶、孔繁花、张志明、肖荣波、白伟岚、孙然好     联系人:孙然好(rhsun@rcees.ac.cn)

44.生态旅游与区域高质量发展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召集人:钟林生     联系人:王灵恩(wangle@igsnrr.ac.cn)

45.风光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理论生态专业委员会、陕西师范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
召集人:李晓兵、唐海萍     联系人:吕鑫(lyuxin@bnu.edu.cn)

46.社会-生态系统协同演化: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人类生态学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云南大学
召集人:董孝斌、任文伟、李建龙     联系人:赵艳华(zhyh227@126.com)

47.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农业文化遗产传承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
召集人:闵庆文、尹 仑     联系人:杨京彪(13366880756@126.com)

48.生态-健康-韧性城市:理论与实践

组织单位: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、复旦大学
召集人:李俊祥、吝 涛、余兆武     联系人:李俊祥(junxiangli@sjtu.edu.cn)

49.美丽湖北与生态文明建设

组织单位:武汉大学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、华中师范大学、湖北大学
召集人:赵华斌、常剑波、黄伟、吴华、刘杰     联系人:王忠(wangzhong@whu.edu.cn)、焦恒武(hwjiao@ccnu.edu.cn)

50.喀斯特生态修复与地球系统科学

组织单位:贵州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、武汉大学
召集人:乙 引、陈敬安、李 伟、刘星     联系人:汤晓辛(365397245@qq.com)、王敬富(wangjingfu@vip.skleg.cn)
高端论坛

51.主编谈生态:生态学会期刊前沿

组织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期刊工作委员会
召集人:魏中青     联系人:魏中青(weizhongqing@iae.ac.cn)

版权所有:中国生态学学会 北京市 邮编:100083 电话:+86-010-62849101-202

京ICP备17044507号-1 技术支持: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(010-88516981)